2015年10月16日星期五

重拾教养的本质


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我的意思是,学校考试成绩的分数真是具有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力?能决定一个人能否有快乐,满足的将来或成功富裕的人生?或决定一个人将来能否对社会能有美好贡献和建设?显然不是。难道目前对社会有贡献和建设的人都是以往中小学成绩特优的人?难道现在过得快乐满足的人过往都是每一科目考获高分数的人?

不!我爹不是,我娘也不是。他们那个年代读书的机会都不多。他们过得不过不失,有快乐的时候,也有难过的时候,但从来就和学校成绩分数没有关系。我小时考试分数不好,中学成绩中等,没进大学,却报读了我热爱的纯美术系,成绩还算不错。但带给我成长和满足的是创作的过程许多的经历,学习和思考。这些都深远的影响我的方向和未来。说真的,我都忘了我当时的成绩和分数了。后来因为信仰的经历,报读神学课程,从学士读到硕士,成绩都属中上,这些经验都帮助我面对教会里的种种挑战。再一次的,分数都不是那么决定性的影响我(至少我太太在考虑是否要嫁给我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我的成绩和分数)。当然,我不是说我已经完全了,够了,我越过了正规学习,却仍然在非正规的学习中,不断追求成长。所以我说,课业分数成绩没有那么决定性的约束力,能说明一个人的将来是否成功,快乐,满足和有建设。

若是如此,一些家长们单单的以成绩和分数来看待儿女的成长,预测他们将来的幸福,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迷思。我们不能单以成绩和分数定义一个孩子的价值。最近一则新闻报导让人感到非常的痛心。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18岁女生因为嫉妒姐姐比自己优秀,感到父母偏爱姐姐和弟弟,而跳楼自杀。报导指出死者父母对儿女的学业要求严厉是希望他们日后能成为人中龙凤,因此常常以姐姐为榜样鞭策死者学习。死者也因此一直视姐姐为竞争对象,努力追赶,去年还在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中囊获9A佳绩。但是显然的这样的鞭策,虽然让死者成绩优越,却造成死者对姐姐心生怨恨,更认为父母偏爱姐姐。一念之差下,以结束生命来控诉不满,造成悲剧。这肯定让父母懊悔不已,也叫旁人难过。惟愿这件事成为为人父母的借鉴,打破以成绩和分数定义儿女的迷思。

父母在教养儿女一事上应当有正确的观念和目标。分数和成绩并非绝对,不能以为只要确保孩子成绩优越就完成了教养的责任。教养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孩子成熟的生命。让他们有足够成熟度去面对和建设他们的人生。所谓长大成熟的生命,最基本的是个人能够自主独立,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备良好品格与情绪管理能力。这些才是父母教导孩子的最基本和重要目标。孩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他们年龄层当学会的事。从他们能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到冲凉,到慢慢能帮父母作家务,独立面对课业的学习,学会与人沟通,学会表达意见,管理情绪,承担责任...等等。这些都渐渐的建立孩子的品格,自信和自我的发展。


我想,父母能够专注如此培养孩子就已足够了,也可以说是已经尽了教养的责任。成绩分数这方面则需与学校配合,帮助孩子有所学习。父母实在不应本末倒置,过分在意孩子的分数,却忽略了建立孩子成熟的生命品格发展。当孩子从小就被如此建立,就会越来越轻松,孩子也会越来越有自信,成熟与快乐。孩子成熟快乐岂不是为人父母都乐意看见的吗?盼望父母们都能重拾教养儿女的本质。衷心祝福大家!
文章刊载于《博爱心旅》第112期,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