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死基督徒


耶稣基督说:“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
耶稣所说的天国是什么意思?有人以为天国是天上的国家,也就是上帝高高在上的国度。这是一种把天国看为空间或地域的观念。也有人将天国看为是好人死后的归宿。这则是在时间上,将天国看为是未来式的。事实上,若我们以空间的观念看天国,必然注定受时间观念的牵制。可悲的是,许多基督徒持有这样的神学观。
这样的神学观所带来的致命伤,就是造就一群软弱的基督徒,一群不做门徒的门徒。因为持此神学的基督徒,会认为神的国家当然由祂老人家掌管做王,但这里,在我的王国里祂不是王,不是主。而在时间上来说,祂的主权也就无法对我现在的生命产生任何的作用,约束我的生命和生活。
这样,我们称耶稣为“”,其意义就不过是头衔或称号而已。这或许和称呼周杰伦为“周董”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就是说,这位主,不过是教会这块小得可怜的私人领域里的主罢了,祂并不能对我现在的家庭、事业、学业、政治、生命带来丝毫的影响力。这就表示祂的王权,主权事实上极为有限的,就有点像是遗嘱这样,是等到我死了以后才生效的。按照这样的思路逻辑,持此天国观念的基督徒,就是-死基督徒了!
所以,我们绝不能以空间的观念来理解天国。“天国”(又称为“神的国”和“国度”)所指的不是一个区域,而是一种关系!天国的意思就是“上帝的统治,治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神的国”理解为“神作王”。所以,耶稣基督的宣告,乃是发出邀请。说明神的管制,治权已随祂而来,一种归正,以神为王的生命关系已然开启。任何人只要藉着基督,就能在此时此刻得享神的治权。这就是幸福人生的秘密。
当知道,被神管制绝不是一件悲惨的事,也不是一种对人性的侮辱。就像儿女本来就该受父母的管制一样。有父母的管制是幸福的,因为父母的管制里有爱!神管制我们就是因为爱!盼望你我都不是死基督徒,全然的回应耶稣基督的邀请,开启我们生命城堡里的每一个小房间,让祂在里面做王,成为我们实至名归的主!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

诚实-赚钱的王道




友人向我诉苦,说他在大马一间知名减肥中心工作时的不快经历。他一上班便被教导在和顾客量身时必须报大三寸,以便在作完第一个疗程后,让人看见马上缩小的效果。接着,就必须打蛇随棍上大力诱骗顾客签下动辄“千千声”的配套。这名友人良心极为不安,做不到三个月就辞职不干了!但临走前还被诸般刁难…。我有点惊讶,这间由香港知名女艺人代言的减肥中心规模庞大,形象良好,却胆敢教导员工欺骗顾客。我上网查了查此减肥中心资料,却发现已经有人指名道姓的称此中心为诈骗集团了。

不晓得我是不是太单纯了,一些人说我大惊小怪,还说“做生意就是这样的…”。做生意真是这样的吗?不!这不是做生意,这是欺骗!做生意就是要赚钱这绝对不是问题,但赚钱不是骗钱。比如说,一碟鸡饭本钱两块钱,卖四块半那绝对没有问题。老板标了价,没有强迫顾客一定要吃,而客人点了鸡饭,送来的就是鸡和饭(还外加几片黄瓜)。这样,老板每个月赚的盆满钵满,都是合情合理的。这是做生意。但如果说你点了烧鹅腿,老板却以烧鸭当烧鹅卖给你,这就不是赚钱,而是骗钱。哪怕他生意多差劲儿,只要做你这一单,他就是在骗钱。

做人要有诚信,做生意又何尝不是?但这年头,商业诚信何价?每一个人都急着发大财,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结果就你欺我诈,典当诚信,贩卖尊严。要赚钱就必须欺诈,是这个社会不良风气所带来的迷思。就是因为这种迷思,才会出现类似这间减肥中心集体培训,欺诈顾客的作法。这样的公司其核心价值肯定是赚钱至上。它给社会带来的不是身材曼妙,自信爆棚的女性,而是一批批以欺骗为工作的年轻美眉。

我始终认为做生意诚实即或会亏些眼前小利,却会是最终的赢家,不只能够赚钱,还能赚大钱。因为所有人都喜欢被尊重,没有人喜欢被欺骗,被搵笨。骗得了一次,骗不了第二次。特别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世界是平的,臭名可不只是传千里。服务业的生意靠口碑,人传人则是最好的宣传策略。因此,在吉隆坡,只要是够诚实的汽车维修中心,装修商,美容院,就肯定会生意兴隆,因为有口皆碑!

所以,各位做生意的朋友们,就算是你对做诚实人这种看似老土的讲法不屑一顾,也请你看在能赚钱的份上,做个老实人吧!

诚实不只是人品的追求,也是赚钱的王道。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

教会领袖的塑造


约翰.麦斯威尔(John C. Maxwell)一再的强调:『每件事的成败兴衰都与领导有关』。而海波斯(Hybels)在《重新发现教会》(Rediscovering Church)里也说:『我深信,今天教会不上不下,停滞不前的危机,基本上是领导的危机』。 教会的发展,成长或没落,退後与教会领袖的素质息息相关。因此,训练领袖,栽培领袖一直以来都是教会的重要任务。然而,究竟我们需要怎么样的领袖?我们又要如何定义教会领袖?或许我更关心的是,怎么样的环境能塑造领袖?坊间有关领导学的书,无论是强势领导、仆人领导、家长式领导、团队式的领导等等真是不胜枚举,而究竟哪一些是适用于教会领袖的?还是依循各教会的情况和处境各取所好?又或者是凭领袖的个性作风随意采用?是不是我们只要以某成功领袖为榜样,效法其领导模式,甚至谈吐作风,就能成功的成为教会领袖呢?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实,就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无论是样貌、个性或才干),这样我们如何强调某一领导的模式,以期任何人,在任何环境都能遵循呢?有什么“条件”或“要求”是身为教会领袖所不可或缺或必须追求的呢?了解此点,不单能让我们对准目标追求和栽培新一代领袖,更同时帮助我们过滤一些对领袖不必要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继而减低“事奉伤害”的机率。
教会领袖的定义
教会领袖的定义是什么?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我很难对领导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彼尼斯和奈纳斯合著的《领袖:掌舵的策略》(Leaders: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一书里就提到,他们从各种研究材料中,一共为领导力找到850种定义。 然而整理了一些有关领导的定义後,发现其中谈论领导的定义所离不开的就是:影响力。简单来说,领导就是影响力!领袖是做事的人,而他所做的就是影响人。领导就是一切关乎影响的事~领袖如何影响跟随者。因此,没有影响力就不会有领导。但是影响力这个定义毕竟太广泛了,难以定义教会领袖独有的特质。正如希特勒在这定义下,肯定是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他不止影响一个民族,更影响了整个国家,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陷都入黑暗之中。因此,以影响力定义教会领袖似乎还不够精确,可能我们还需要将教会存在的独有使命和目标加诸其上。因此,我赞同亨利.布克比和里察.布克比所提出的定义:教会领导(或属灵领导)是将人带向神的计划。 所谓教会领袖,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影响人走在上帝的计划和心意中的人。
圣经所教导的领袖模式
既然教会领袖所指的就是那些影响教会(信徒)完成上帝的计划和心意的人,那么身为教会领袖,究竟又有什么特质和要求是不可或缺的呢?在这部份,我所要探讨的是自己认为最根本或最核心的,和最不可或缺的教会领袖特质。因此,我会尽量筛选和简化,以期达至这个目的。
若要了解这点,我认为非要回到圣经中寻找不可。这是肯定的。因为惟有圣经清楚显明神对教会的计划和使命,所以要成为教会领袖者实在不得不从圣经中发掘领导的法则,否则如何能够影响教会?亨力.布克比和里察.布克比则感慨当今基督教领袖的倾向是全盘吸纳属世的领导学说,甚至不把圣经法则当成主要依据来分辨教导。矛盾的是,许多属世作者则从圣经中发掘基督信仰的领导原则。 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仆人式领导。
仆人领导
1970年,罗伯特.格林利夫(Robert Greenleaf)就在其论文“仆人是领袖”(The Servant as Leader)中,确立了Servant Leader这个英文复合词汇。提倡所谓领袖者,首先就要先成为仆人,以内在期盼服侍的心为起点,促而使他渴望去领导。然而,仆人领袖是圣经中早已有的价值观念。圣经中许多神所兴起的领袖普遍都拥有同样的形像,就是仆人的形像。其中耶稣基督更是仆人领袖的最高典范。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25~28说到『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很明显的,基督徒领导就是仆人式的领导,这是耶稣基督对所有跟随祂,而要为首,作领袖之人划时代不变的要求。这与500多年前,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维里(Machiavelli)所提倡的是完全不同的。马基维里认为领导人的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权术;而且操弄权术是必要的。他在他的经典著作《君王论》里提出,凡是成就大业的君王,都是透过诈欺和背信来获得成功的。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改变,谁又能料到就算是世俗界对领袖的要求竟然也会采用耶稣基督所倡导的领导模式呢?
基督徒领袖就是仆人领袖。麦福士甚至认为任何关于基督徒领袖的定义都势必将这个观念涵括在内。而他对仆人领袖所下的定义是:基督徒领袖是值得信任、大有能力的仆人,他们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影响人,鼓励人去寻求神对他们的带领。 他也认为仆人领袖至少会展现四方面特质:谦卑、服事、看重别人、爱心。 我把这些有关生命品格的特质归属在下一项。
生命品格
《改变生命的教学》作者韩瑞克(Howard Hendricks)说:『今日世上最大的危机就是领导危机;而领导最大的危机就是品格危机』。 或许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团体会要求领袖的生命品格比教会所要求的更高了。甚至教会外的群体也不自觉的对教会领袖在生命品格上有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教会领袖闹丑闻时,都影响深远,也特别遭受大众嘲讽的原因了。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北点社区教会(North Point Community Church)的安迪.史坦力牧师(Andy Stanley),在丰富经验的累积後,几经思考,提出当代领导的五大精髓特质中,其中一样就是生命品格。他认为每一个领导者胸前都挂着两个牌:看得见的牌~地位与职分和隐形的牌~道德权柄。没有道德权柄一样可以管人,但是却无法影响人! 即然教会领袖,就是那些影响人走在上帝的计划和心意中的人。那么生命品格毫无疑问的就是教会领袖必须具备的其中一样最根本的要求了。
基督教神学清楚的说明教会必须效法那第二位亚当-耶稣基督。罗马书八章29~30节:『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十五章5节也说:『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 保罗这位教会领袖甚至大胆直接的对哥林多教会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十一章1节)。 因此,毫无疑问的教会领袖必然是在效法耶稣基督的事情上作榜样的。
但我们需留意的是,这并不是说教会领袖必须是在品格上是完美毫无缺失的人,而是指哪些愿意在生命品格上效法耶稣基督,竭力追求完全与圣洁作群羊榜样的人。所追求效法的就是耶稣基督的谦卑、爱、服事、舍己、温柔、公义、圣洁、恩慈、良善、信实、顺服和智慧等等。这样他才能以本身生命品格为榜样,影响教会效法基督。
忠于圣经
最后,我认为对教会领袖最根本和核心的要求,就是对上帝话语,也就是圣经的忠心。这是肯定的。即或是我们在探讨教会领袖不可或缺的特质时,也不得不回到圣经。圣经在教会心目中的地位和权威就不言而喻了。哥林多前书四章1~2节:『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在他的书《论领导》里面就说到,教会教牧(领袖)是神启示的管家,因为上帝将圣经托付给教牧,教牧才能转而向他人阐述圣经。因此,他认为教会领导(教牧)基本上就是教师,而教导的内容已经在圣经中,其职责不是随意开创和撰写自己的信息。而最重要不可或缺的,就是忠心。
教会领袖必须是上帝奥秘事的管家,也是主福音的执事(以弗所书三章7节)。因此对神话语需拥有忠心的态度,持守其中的教导,和传扬整全的救恩真理!这是身为教会领袖所不可或缺的必然条件。然而今天教会许多人沦为不忠心的管家,抗拒神话语的权威,没有把圣经适当的应用在现代的世局,反而断章取义,操纵圣经,把圣经当作表达自己论点的工具。甚至明目张胆的不顺服圣经,过着与圣经清楚意义抵触的生活。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所谓的同志神学了。此神学为了合理化、正常化同性恋,不惜曲解圣经,将将经文诠释得支离破碎!同志神学并非出于神话语的力量,不是出于上帝奥秘事管家的领受,相反的是出于对神话语不忠的悖逆!它与神的道沾不上边,而是出自世俗主义、性解放运动和人的罪性和私欲。
我相信仆人领导、生命品格和对忠于圣经,是教会领袖最根本和核心的条件,是不可或缺的特质。若身为教会领袖虽有仆人领导的心志和生命品格,却不忠于圣经,那么他无法影响人,将人带人带向神的计划与心意;同样的,若拥有生命品格,又忠于圣经,却没有仆人的心志,其领导影响力也必然有限,纵使能影响多人,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这并非圣经所教导的领导模式;若所缺乏的是生命品格,我们纵使有仆人心志也忠于圣经,都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没有人会想要跟随信誉破产的人。然而我认为这三样教会领袖不可或缺的特质,是彼此强化、互补支持的。
因此,在这三样核心条件以外,性格、才能、样貌绝非必然条件了。这点我们可以从耶稣基督呼召十二使徒的要求中获得支持。十二使徒性格都不相同,才能也参差不齐,样貌更少有,甚至完全没有记载,这就显然不是教会领袖必备条件了。因此一些教会对领袖的要求实在有待商榷。一些教会列明教牧的条件竟然包括样貌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教会领袖也着实不用因为恩赐才干的不同而介怀。性格方面更不是一回事,有人冲动、有人文静、有人细心、有人粗枝大叶、有人做事较快、有人缓慢、有人感性、有人理智等等都不是太大问题。上帝会使用不同性格的人服事不同的群体,然而所要求的就是仆人领导、生命品格和忠于圣经。了解此点,能帮助我们过滤一些对领袖不必要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继而减低“事奉伤害”的机率。
塑造教会领袖的策略与方法
我将以仆人领导、生命品格和忠于圣经这三样我认为教会领袖不可或缺的特质,作为栽培新一代领袖的目标。同时在这部份我也尝试回答一个问题:怎么样的环境能塑造教会领袖?
首先,我认为教会需要成为一个彼此扶持接纳的环境。罗马书十五章7节说到:『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神』。这虽然不简单,但教会毫无藉口不操练这样的生活。因为在一个彼此接纳扶持的环境中,人们无需掩饰,能真诚相待,不过虚伪的生活。这样,教会就会成熟的看待“人是不完全的”这个事实。因此,如何在这个事实里,彼此扶持接纳就成为教会上下的共识。这为生命品格这一个基本教会领袖特质的塑造上,建构了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在这样一种接纳的环境中,教会信徒的生命品格获得操练,自然就更为成熟,领袖自然会从中产生。另外,教会领袖无论是牧者、执事也无需因为要满足教会不切实际的期望,而被事奉“压伤”。
要将教会塑造成这样的环境,我认为讲台上的教导、教会异象的传递、还有整个教会策略的配合和强调上也异常重要。然后,必须从领导层作起,身体力行。当教会领袖们彼此接纳扶持,一同效法基督操练生命品格,这样的一种气氛成为教会的一种核心价值,甚至成为一种“文化”以后,便自然成为信徒们效法学习的榜样了。
其次,就是圣经教导。若教会要在现今这个价值观混淆,道德相对化时代塑造忠于圣经的领袖,教会应该重新重视神的话语~圣经。建立正统,正确的圣经论,并且有策略的栽培信徒对圣经默示及无误的信心,深化信徒对圣经的信念!这不单只是教导圣经中的书卷和真理而已,更是塑造教会对圣经权威的顺服,对上帝话语的生活操练,和对圣经的权威有正确的信念。
因此教会需策略性的教导整全的圣经观。我将它分为三个部份:首先,是圣经各书卷的教导。可有新旧约概论课程、四福音查经等等。第二,就是在教导和讲台上需具体的将上帝的话语应用在现今的时代中,让信徒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圣经的教导。三,就是教导圣经论课程,让信徒明白圣经的权威性,如:新旧约的定典过程、默示观、难题解答、甚至正视圣经中许多“小差别”的问题。 如此教会必能成为塑造忠于圣经的领袖温床。
此外,我认为拥有清晰目标的小组模式也是栽培教会领袖的温床!这不是因为现今流行小组教会,而是在考虑了如何实践塑造拥有仆人领导、生命品格和忠于圣经这三大特质的教会领袖後所决定的。因为有清晰目标的小组,能够推动教会多数信徒实践圣经的教导、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来书十章24节)。这对塑造拥有仆人心志和生命品格特质、忠于圣经的领袖有极大的帮助。其实,小组模式正是初期教会的模式。康约珥(Joel Comiskey)在针对许多小组教会的研究後说明小组对领袖培育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首先,他认为小组模式为平信徒提供一个重要的角色。它预备人去牧养、传福音、管理、关心及运用恩赐才干。因此,小组模式就成为训练教会未来领袖的整全基础。所以,他称小组为领袖的繁殖地。 
若按照先前的探讨,我认为在领袖的训练上朝仆人心志、生命品格和忠于圣经这个目标为方向外,我们可以采用处境性的培训方式。根据这种模式的培训,栽培者的模式是受受栽培者的需要所支配的。康约珥认为,没有一种永远有效的栽培领袖的模式,它在乎受栽培者的成熟度。 耶稣对十二门徒就是采用了这种处境性的培训方式。开始的时候耶稣运用比较多的控制,但是当祂的跟随者渐渐成熟後,祂就给他们更多的权力,最后将教会交托在他们的手里。因此,在这种培训模式中,督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栽培者需认识和分析受受栽培者的性格。并给予适时的提醒、鼓励和授权。
在探讨了教会领袖的塑造这个课题後,我认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时间。生命的成长并非“速食”,我们不能以为只要用一种特定的方法就能够不断的“复制”教会领袖。我们所能够作的就是坚定的持守这三样核心或根本特质,然后开放的按着不同的处境、群体、性格给予培训。这培训并不是单单指课堂式的教导,而更是广泛的将教会塑造成一个能够培育教会领袖的大环境。就是藉着教会彼此接纳的文化、核心价值的传递与操练、关系的建立、有效的督导、群体的生活分享等等,生活式的教育来培育领袖。套用华理克牧师(Rick Warren)所说的『教会健康就能增长』,我认为只要教会有孕育领袖的健康环境,教会领袖必定增加!

2010年12月4日星期六

美丽的“脆弱”



你我都脆弱,特别是在关系上。
像泡沫碰泡沫,像薄膜挤薄膜,像粉末吹粉末......
对爱的需索叫人脆弱,对爱的抗拒则导人软弱。
唯有将爱分享叫人喜乐,令人满足。
美丽的脆弱......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犹大被预定出卖耶稣?




“犹大是被神预定要出卖耶稣基督的,那么为什么犹大还要受刑罚?这样对犹大来说岂不是很不公平?”这是教会一位弟兄所发出的问题。这问题,其实是有关上帝的主权与人的自由如何协调的难题。在这里,我要透过圣经、神学和护教应用的进路来处理这个问题。


(一)问题分析

若我们仔细分析,我们会看见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乃是:“如果一个人的行动是完全由神决定,那么这人又何须负责任?”这是有关上帝的主权与人的自由之间的张力的典型问题。它的延伸问题可以是:“若神的主权是绝对的,人有何自由可言?人若没有选择的余地,还需要为神预定他做的一切付上责任,接受刑罚?”放在这个问题来说就是:“犹大不过是做了上帝预定他做的事,结果却遭受刑罚,至终结局乃是灭亡,这表示神极为霸道与不公平。”

针对这个问题,我要问的是,究竟犹大出卖基督,是出于上帝的预定,还是犹大的选择?若是出于上帝的预定,是否表示犹大就毫无可被追究的责任?若是完全是出于犹大自主的选择,又是否表示这当中丝毫没有上帝主权的介入?是不是有一个可能性,就是犹大卖主之事出于上帝的命定,同时也是出于犹大自由的选择?

我认为在讨论上帝之主权、预定等课题时,我们不能简化圣经,甚至排除圣经启示,而完全以哲学结构处理,以期达至逻辑或理性上的协调。因此,我要先回到圣经经文,看圣经如何看关于犹大卖主之事。然后在以系统神学,和护教应用回答这个问题。

(二)问题解答


1) 透过圣经

关于犹大卖主之事,圣经究竟怎么说?基本上,四福音书都有犹大出卖耶稣基督的记载。 犹大一早就与祭司长,守殿官达成协议,以三十块银子作为出卖耶稣的代价。路加更是特别强调,那时候撒旦已经进入犹大的心(太二十六14-16;可十四10-11;路二十二1-6)。而在最后的晚餐,耶稣基督更是明明的告诉使徒们有人会出卖祂。正当使徒们议论纷纷的时候,耶稣基督说了很重要的一段话,祂说:“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离世,但出卖人子的那人有祸了(路二十二22)!他没有生下来倒好(太二十六24,可十四21)。”耶稣基督所说的话,清楚的表祂的死是按照上帝所预定的计划,然而出卖人子的犹大并不能逃避责任,他必须为他的行为负责。耶稣甚至还说这个人没有出世更好。




约翰对于最后晚餐,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以至耶稣基督被捉拿的记载,可说是最为详细的。特别是当我们了解耶稣基督为门徒洗脚,背后所象征的意义乃是预示十字架所成就上帝赦免洁净的工作时,我们就更能清楚了解犹大的光景。耶稣在为门徒们洗脚时就说:“你们是洁净的,但不是人人都是洁净的”(约十三11)。这句话明显的就是指向有意出卖耶稣的犹大。另外,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为使徒祷告的时候也说:“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因你赐给我的名,我保守了他们,也护卫了他们;他们中间除了那灭亡的人以外,没有一个是灭亡的”(约十七12)。加尔文说这句话虽然不太详细,却绝不模糊。犹大虽外表看似基督的羊,却不是祂真正的羊,犹大被拣选担任使徒职分,却没有被拣选得着救恩。

从耶稣基督为门徒洗脚的象征意义,至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在耶稣基督的眼里,犹大是从来没有相信祂的,是不得救的。也就是说,犹大是在上帝的救恩之外,没有预定得永生的人。

从太二十七和徒一18-19的记载,我们晓得犹大的结局的确是悲惨的。他看见耶稣被定罪以后,就感到非常的后悔,就亲口承认自己犯了罪,出卖了无辜的人。他把出卖耶稣基督所得的银子丢进圣所后,就离开上吊自杀了。或许上吊后尸身腐烂,掉在地上以致腹破肠流。

圣经清楚的表明,这犹大虽被拣选担任使徒职分,却从来不是预定得永生救恩的人。虽然耶稣基督的受难全然是上帝的预定,但是那出卖耶稣的犹大,必要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可能我们可以说得更清楚一点:圣经从来没有说上帝预定犹大要出卖耶稣基督,而只是说人子离世是出于上帝的预定。这样我们可以说,犹大出卖基督的行动是出于自己自由的选择,因此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透过系统神学

虽然圣经从来没有说上帝预定犹大要出卖耶稣,可是我们可能还可以进一步追究,为什么上帝明明知道犹大要出卖耶稣基督,却又不加以阻止?甚至还可以追究得更远,就是为什么基督明知道犹大会出卖祂,却还要拣选他成为使徒?所以,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认为上帝或者不需要为犹大出卖基督的行动负上全责,但是至少也要负上部分责任。他可能还是不会“放过”上帝。


这让我不禁要问,人们高举自由,否定上帝的主权,质疑认为上帝若预定,安排万事,人有何自由可言?所以不接受圣经对上帝主权的高举。但是讽刺的是,人们在强调人的自由的同时,却又在人因为自己的自由而做错事的时候,质问为何上帝的主权不介入阻止?这显示,人在上帝的主权与人的自由问题上知识的匮乏和态度的错误!




上帝是如何运用彰显祂的主权?祂乃是藉着祂的定旨(徒四27-28)、安排(徒十六6-10)、许可(伯一12)和任凭(罗一24、26、28)四个层面来治理、协合和引导宇宙和其中一切的人、事、物。 所以加尔文说上帝在历史中的引导是动性而非机械性的。 上帝与被造物之间有互动的关系,这互动是以神为主动,但被造物的参与不是机械性的,他们处于自由所作的决定和行动会带来实际的果效,且最终的目的是为要完成神所定的旨意,将荣耀归给祂。 换句话说,上帝主权的彰显并非机械和“暴力”的,为了完成祂的旨意,祂会定旨、安排、许可和任凭。而人在与神互动的时候,其参与和行动是自由的,他是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责的。

另外,我们也要定义何谓“自由”。圣经谈到人的自由的时候,从来不是一种“绝对的对立能力”(absolute power to contrary)。罗马书第六至第八章,就很明显的否定这种“自由”的存在。保罗描述一个罪人,虽然立志行善,却没有自由或能力行善;不愿意作的恶,却倒去作了(罗七14-23)。所以我们可以说,罪人的自由,是服在罪恶权力下的自由,保罗称这种人为罪的奴仆。然而一个得蒙救赎的人,圣灵使他得真自由,就是脱离罪恶的捆绑,却受义的约束。保罗称这样的人为义的奴仆,义的器具。因此,李健安给于自由的定义乃是:服在神主权之下的自由,才是真自由。真自由是一种“不自由”的自由,不自由才是真自由。 所以,人不是罪的奴仆,就是义的奴仆;人不是被罪捆绑,就是被义约束。圣经完全否定所谓“绝对的对立能力”这种自由的存在。

从这样的神学架构中,我们来处理犹大卖主当中有关上帝主权与人之自由之间的张力。圣经清楚说明犹大并没有得救,他的结局是灭亡。犹大虽然跟随耶稣基督,被拣选担任使徒的职分,但是他从来没有相信耶稣,悔改得救。他是被罪恶捆绑的,是罪的奴仆。上帝预定人子要被害,却没有预定犹大要出卖基督。犹大出卖基督,是出于自己被罪捆绑的自由,所以圣经两次说撒旦入了犹大的心(路二十二3,约十三27)。犹大出卖基督,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责。


3) 透过护教学应用


这样,我们回到前面第一个延伸问题:为什么上帝明明知道犹大要出卖耶稣基督,却又不加以阻止?

上帝没有阻止犹大出卖基督,不表示上帝的主权没有行使在整件事情上。犹大出卖基督是必然的,但与其说是上帝主动的预定,倒不如说是上帝的许可与任凭。选择出卖基督的是犹大,上帝只是许可和任凭,因此至终要负责的是犹大,而非上帝。上帝的主权与犹大的自由之间的张力,从圣经的诠释和神学架构来看,并没有矛盾和逻辑上的困难。




这样,为什么基督明知道犹大会出卖祂,却还要拣选他成为使徒?关于犹大的结局,基督说这人没有出生在世上更好。但是犹大确实已经出生在世上,为什么基督还是要拣选祂成为使徒?这样会不会产生矛盾?

不过我首先要问的是:是否犹大不出卖基督,基督就不会被钉十字架?难道神的救恩计划会因为一个犹大而落空?答案明显是否定的。按照神的预定以及当时的情势,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是不能改变的趋势。犹大的身份较为特别,他是主所拣选的使徒,不过他与当时的大祭司、守殿官、希律王、彼拉多、甚至高喊“钉祂十字架”的群众们一样,都要为他们的行为负上责任。所以,少了犹大,神的计划也不会落空。

然而,我认为我们应该要从上帝主权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逃避,耶稣基督拣选犹大,显示他的确有他扮演的角色。正如保罗所说,陶匠有权用同一团泥做贵重的器皿,又做卑贱的器皿,如果神有意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大能,而多多容忍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为了要使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恩、早已预备要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又有什么不可呢?(罗九19-23)。若基督拣选犹大成为其使徒,为要使他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恩、早已预备要得荣耀的另外十一位使徒身上,又有何不可?

上帝拣选人,完全不是按着人的行为,而全然在于祂的主权,那么耶稣基督拣选十二使徒时,也不是按着他们的行为,品格好坏,而是在于祂的主权。事实上也的确,我们看见十二使徒都是与你我一样的平凡人,并无过人之处,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不可能为了处理这个难题,而骄傲无知的要求耶稣基督拣选一些素质比较好的人,或完全没有丝毫可能性会出卖祂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耶稣被捉拿时,所有的人都离开了祂,没有一个人留在祂的身边。只有彼得,或许还有约翰,跟随着基督。但是我们看见,彼得却三次不认主。其他门徒没有出卖基督,没有三次不认主,却是直接逃离现场。

其实若说素质,其余十一位使徒与犹大差不了多远。或许他们之间最关键的不同点在于救赎的拣选和预定。十一位使徒是预定得救的,因此上帝保守他们,即或是软弱作错了,还能够悔改。犹大从来没有得救,因此即或是知道自己犯罪做错了,却只是后悔,而没有悔改,至终得到他当得的结局,就是灭亡。


结论

在犹大卖主这件事情上,若我们以圣经、神学和护教应用的进路来处理的话,我们可以看见上帝的主权与人的自由并没有逻辑上的困难和矛盾。上帝不是不公义,机械式和暴力式的预定犹大卖主。犹大也不是无辜的被神摆布,承担恶果。他出卖基督是基于自己自由的选择。最后,我要以加尔文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对于敬虔、自制和承认自己不过是人的人,我以上的解释应当就够了”。

2010年9月23日星期四

我还是我-黄明志




我认为艺术的力量极为强大(有心人会觉得危险),不管是那一种形式(影像、绘画、文字、音乐...),只要运用得宜,就能将一种感受,某种观念烙印在人心里,如同病毒潜伏,随时发作。然而运用不得宜,则令人觉得哗众取宠,令人为不良的艺术品味作呕。黄明志之前的几首创作就给我这样的感觉,让我极为讨厌...但是这首歌,让我开始真正欣赏他。

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懂得感恩的人



我喜欢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的说法,他说:“基督徒不是宗教圣者,乃只是一个人”。我想在这定义上,斗胆的加多一点:“基督徒不是宗教圣者,乃只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的,脱去一切沉重的宗教外衣,我想我与过去的我最大的分别,就是我有了感恩的对象,也学会了感恩。

彻斯特顿(G. K. Chesterton)幽默且一针见血的说:“对于无神论者来说,他最糟糕的时刻,是当他心中充满感恩却没有感恩的对象的时候”。我想,世界上少有100%的无神论者。就我的经验,更多是敌神论者。所谓敌神论者,就是不懂得感恩的人。他们将大至全世界的苦难,自然灾害,小至人生的不顺遂都怪罪在神的头上;与此同时又完全不为一丁点神的赐予-阳光,雨水,呼吸,心跳…向造物主献上感恩。这是一种极为矛盾的存在状况,一方面在恶事上怪罪神,另一方面在美事上归荣耀给或然率、命运和巧合。更可怕的是,通常他们很喜欢说“做人要懂得感恩…”。

所以我再说,基督徒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懂得感恩而已,就这么简单。Anne Murray的这首歌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有趣的是,这首流行曲唱出了我感恩的心声。

2010年8月20日星期五

The Book of Eli



我认为《The Book of Eli》是近期末世电影中最具深度,最特别,也最具风格的一部。整部电影弥漫着一种冰冷,土灰的色调,成功的营造出末世灾难后,那种荒芜、人性湮灭的蛮荒感觉。我喜爱的演员Denzel Washington饰演行者Eli。他是大灾难的幸存者,並受上帝的引导和保护,要将灾难后被全数烧毁而仅存的一本圣经(英王钦定本)送往西方,再建文明。路途尽是“文明”尽丧的,野蛮,残酷暴徒,因此可怕的厮杀在所难免。

作为一部商业动作片,这部电影的动作场面并不多(别给预告片骗了),却拍得极好。个人最喜欢的是,电影开始不久后的那场天桥底下的黑暗杀戮-快!狠!准!一气呵成!另外,当Eli走进卡内基(Carnegie —由另一位我欣赏的演员Gary Oldman饰演)所建立的城镇时,我仿佛看见了黑泽明的用心棒...那种危机四布,风雨欲来的压迫感真是浓得化不开。这种压迫感,要等到精彩的酒吧刀战与离镇时的枪战才稍微舒缓。或许,这就是暴力美学的魅力吧!

电影中有一幕是女主角问Eli有关大灾难前的生活情况,Eli的回答值得我们再三思考。他说:“人们拥有的,远超过他们所需的...以致人们分不清哪一些是珍贵的,哪一些不是。”岂不是吗?我们都拥有太多的东西,甚至有些过头了,结果却反而分辨不出哪一些东西对我们而言是绝对珍贵的...比如说“神的话”,也就是圣经。Eli舍命保护的,就是当时世上仅存的一本圣经。他天天读圣经,以致将整本的圣经背了下来,因此后来当圣经被卡内基夺去了以后也没有问题,因为他已经完全背记下来了...。

将圣经整本背记下来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事,Eli最后能从创世纪一章开始背起“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深渊上一片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的确是整部电影逻辑上较为不通的一幕。但是随着电影镜头慢慢的聚焦于Eli的眼睛时,同时跳跃剪接卡内基慢慢翻开所夺得的圣经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Eli是个瞎子。这正是导演与编剧高明之处,这画龙点睛之效叫人一下子就能够接受Eli的确能够背记整本圣经,正如他能够从许多危险中突围而出一样。因为他的确是受神的引导和保护,而不是得了妄想症(这是许多西方电影所喜欢着墨的,把这类人归类为妄想症患者)。

很多人不能接受身手不凡的Eli是个瞎子,就认为他是因为后来眼睛曝露于阳光下才逐渐变瞎的。当然你可以有这样的想法,但这绝对不是导演和编剧的想法。其实电影一开始那段捕杀野猫的一幕,就已经暗示了Eli是个瞎子。导演故意将野猫行动时所发出的声音放大,让人仿佛置身于Eli的世界,就是听觉超常的世界。此外,有几幕戏里的小动作也揭露了Eli是个瞎子。例如,当他走向废弃的车旁,他先是以手上的东西敲一下车子...,又当他进入屋子的时候,以手推动橱柜中的碗碟,走向一个房门的时候还撞到一张桌子等等。另外,从Eli的对话中他一直说他“听见”,他“嗅到”等等。只有一幕,当Eli和女主角误闯“文明的食人夫妇”住家时,被老人责备为何没有看到“不得进入”的指示牌时,Eli回答说:“对不起!我没有看到”,我们当场被导演幽了一默。

当Eli被女主角问及他走了三十年的路,难道不曾怀疑过自己迷路了吗?他的回答极具玩味,他说“从没怀疑过! For we walk by faith, not by sight(因为行事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这句话出自圣经哥林多后书五章7节。导演除了强调神对Eli的引导,也强调Eli对神的信心。在大量不实的将基督徒塑造为伪善、狡猾、盲目、古板的电影里,The Book of Eli建立的,是一个有软弱(瞎眼),却坚韧不拔,敬畏神,喜爱神话语,信靠神的义者形像。此外,这部电影也罕有的肯定一个事实,就是圣经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圣经的发行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阅读它的人是如此之多,研究圣经的著作更是多得数不清。研究圣经翻译史,你会发现它几乎是欧洲每一种民族语言的第一范本。因此英国学者麦考利说:“假使所有英文作品都被毁灭了,最后只剩下英文圣经,那么这部书就足以把英文里的美和力量显示出来!”此外,这部圣经对于世界历史,尤其是西方文明史的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的!它对哲学、科学、法律、政治、人权、文学、绘画、音乐等等的影响是何等的巨大,以致若将圣经抽离世界,文明就必褪色!这正是The Book of Eli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

在我接触的许多人中,特别是网络世界的朋友,实在是对圣经有太多的偏见了。而这些偏见不是建立在他们阅读圣经后的思考,而是出于人云亦云的无知。你会发现那些大骂基督信仰,轻看圣经的人当中十之八九是没有看过圣经的。甚至网络论坛中,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中也是如此,有人呼吁不要看这部电影,因为这是一部传教电影,也有人说别看,免得被洗脑。我在想,这些人根本不用怕被洗脑,因为他们没有脑。看一部电影就能被洗脑?这种脑不要也罢!

对我来说,喜欢文学艺术,大谈海明威、沙特、达文西密码却不看看圣经?秀逗!喜欢理性思考,哲学辩难,大谈柏拉图、康德、尼采、福柯却没有看过圣经?秀逗!喜欢自然、科学、天体,大谈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进化论却不看看圣经?秀逗!喜欢和平、自由、平等,大谈人权、法律、公平体制却没有看过圣经?秀逗!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圣经不过是基督徒的经典,如果你不珍惜,翻开看一看,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损失。而你的知识,或许只是缺了一大块的知识。

当耶稣在世上传道时,祂使生来瞎眼的人得见光明,並狠狠的责备当时的法利赛人说他们虽然熟读律法,却认不出祂就是神,因此祂说:“我到这世上来是为了审判,使那看不见的能看见,能看见的反而成为瞎眼的”(参约翰福音第九章)。在这部电影里,Eli是那看不见却能“看见”的人;而你我又是不是耶稣口中所说的那看得见却反而成为“瞎眼”的人呢?很值得思考对不对?

2010年8月3日星期二

谎言的灵?

“Laocoon” by El Greco

米该雅说:“因此,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他的宝座上,天上的万军都侍立在他的左右。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使他上基列的拉末阵亡呢?’有说这样的,有说那样的。后来有一个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耶和华问他:‘你用什么方法呢?’他回答:‘我要出去,在亚哈所有先知的口中,作说谎的灵。’耶和华说:‘你可以去引诱他,你也必能成功,你去这样行吧!’现在,耶和华已经把说谎的灵放在你这些先知的口中,耶和华已经命定灾祸临到你。”(圣经。列王纪上二十二章19-23)


这段经文一直以来都是所谓的圣经难题。原因无它,因为它似乎与神的属性矛盾。圣经所启示的神是诚实无伪的(申三十二4),神也绝不说谎(来六18),那么为何米该雅先知会说,神容让说谎的灵去欺骗,引诱亚哈王上上基列的拉末阵亡呢?这明显与神诚实无伪的属性不相符。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段经文呢?另外,何谓“说谎的灵”?是撒旦吗?这会不会有造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圣洁的神为了达至目的,甚至与撒旦合作无间?我们当如何看待这段经文?又当如何解释这段经文呢?

这段经文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段落:首先第一段(二十二14)论及以色列王亚哈邀请犹大王约沙法一起攻打基列的拉末。第三段(二十二2938)是描述这次攻打的结果,就是亚哈的阵亡。而中间的这段(二十二528)就是我们圣经难题所在,说到出兵前,亚哈和约沙法要向朝中的先知和米该雅求问神对这次出兵的旨意如何。从中间的这段经文中,可看见一个显明的对比:就是朝中的假先知,又以西底家为代表和真先知米该雅的意见。假先知一致赞同亚哈和约沙法出兵,但米该雅则预言亚哈必要阵亡沙场。

真假先知的对阵中,我们可以看见显明的对比:假先知西底家造了一个铁角,藉以指明亚哈必要得胜(1112)。亚哈显然喜悦这样的吉言,而米该雅被召来见亚哈王时,使者也劝请米该雅与其他先知一样向王说吉言。然而米该雅并不就范,指明耶和华神要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果然,米该雅向王说了王所谓的凶言我看见以色列人四散在山上,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一样;耶和华说:‘这些人没有主人,使他们平平安安各自回家吧!17),这令亚哈极为忿怒。紧接着,米该雅就说他看见天上的景象,就是耶和华神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都侍立在他的左右。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使他上基列的拉末阵亡呢?后来有一个灵自告奋勇。耶和华问他:用什么方法?这灵回答我要出去,在亚哈所有先知的口中,作说谎的灵22)神允许了。说完以后,米该雅宣告说现在,耶和华已经把说谎的灵放在你这些先知的口中,耶和华已经命定灾祸临到你23)。米该雅这样的宣告,激怒了假先知,以至西底家打米该雅的脸颊

基本上针对米该雅所看见的景象,有两种解经的进路:异象和寓言。异象解经进路认为米该雅真实的看见异象。这异象说明了神对亚哈王的审判,谎言之灵的确从神而出。正如耶和华神使埃及法老的心刚硬一般,这是神的审判。支持经文有,罗马书九章18“这样看来,他愿意怜悯谁就怜悯谁,愿意谁刚硬就使谁刚硬。另外,帖撒罗尼迦後书二章1112节也说:因此神就使错谬的思想运行在他们当中,让他们相信虚谎,叫所有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都被定罪。神的其中一种审判方式,就是任凭。正如罗马书一章2432里的三个任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另一个解经进路是寓言或比喻。此解经进路认为,米该雅并非看见异象,而是以一种高度寓意化的故事针对假先知的假预言,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从神而来的信息。所以米该雅的寓言与拿单先知为了劝谏大卫所说的寓言(撒下十二14),基本上是同一个性质。

究竟是异象还是寓言呢?个人认为后者的解经进路更符合上下文,也最能解决这里所谓的圣经难题。异象的解经进路表面上似乎解答了一些疑问,说明神不但定夺善事,也掌管恶事(赛四十五7)。而出于审判,神也的确会任凭人犯罪,使人心刚硬,信从虚谎。但是,这些真理,适合用来解释这段经文吗?事实上异象的解经进路并无法解决基本的问题:何谓谎言的灵?另外,这解释也会造成更大的问题:神会为了审判亚哈,引诱亚哈上战场阵亡而以谎言的灵欺骗先知,以至先知说出假预言吗?这样先知就非常无辜了。对先知来说神信实的属性就难以把握了。然而这与整本圣经所启示的原则严重的分歧。神要先知无论如何都说实话,即或是神已经预知其子民不会听从先知所说(参赛六9)。真先知基于对神信实的信心,便顺服到底,绝不会理会所说的对听者来说是凶言或吉言,而是耶和华吩咐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正是米该雅先知所持守的。

另外,若对照以赛亚先知所见的异象(赛六),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非常大的不同。神的荣耀,圣洁,令以赛亚不得不敬畏,惧怕,认罪和顺服。然而米该雅完全没有这样的反应。况且,神要先知好像即时传译般的在看见异象的同时,即时将它传达出来,却是在此之外从未发现过的。[1]所以,米该雅所说的,根本不是异象所见。而只是一种寓言或比喻。可见这个异象的解经进路无法解决难题,反而制造出更多有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个人无法接受异象解经的进路。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从上下文的结构,事件的核心重点来看这所谓的圣经难题。而事实上,寓言解经进路相对于异象解经进路所面对的困难更为减少,也更符合上下文。

首先,这段经文的核心重点在23现在,耶和华已经把说谎的灵放在你这些先知的口中,耶和华已经命定灾祸临到你。米该雅先知在之前已经说明亚哈此战必要失败,甚至阵亡。只是亚哈本身并不愿听从。他要听的是吉言,而不是真话。真话对亚哈来说根本就是凶言。他所喜悦的是假先知的吉言,并不理会他们所说的是否出自耶和华神。

若对照米该雅所说的我看见以色列人四散在山上,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一样;耶和华说:‘这些人没有主人,使他们平平安安各自回家吧!17)和因此,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他的宝座上19)我们就更肯定米该雅所说的不是异象而是寓言。这两节经文的我看见不过是先知说话的表达手法或风格。在宣告了亚哈败亡的预言後,米该雅继续说出了一个以神和天上景象为题材的寓言,说明谎言的灵,也就是假预言已经进入亚哈先知的口,以至说出虚谎的话,以至亚哈必要败亡。这样,这寓言主要针对的是那一班假先知,指明他们所说的不过是假预言。亚哈王的死,他们也需要负上责任,难辞其咎。因此,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才会忿怒近前来,打米该雅的脸颊说:“耶和华的灵怎样离开了我,去与你说话呢?24)。而后事情的发展也正如神的命定,亚哈败亡在基列拉末的战役中。

所以,这寓言针对的其实是假先知们,而非异象解经进路所说的,是神针对亚哈王的审判。而所谓谎言的灵只是众假先知口中的假预言,亚哈若听从就必败亡。米该雅先知所说的才是从神而来的真预言,所谓的凶言,才是吉言,亚哈若肯听从就不致败亡了。

因此比较起来,寓言解经的进路比异象解经进路更符合上下文和背景。只需要抓住这故事的核心,便可一目了然。而所谓的圣经难题便可迎刃而解。无须为了维护上帝的圣洁和信实而画蛇添足,反而制造出更多不必要的问题。


[1] 李保罗,天道圣经注释-列王记(卷二),(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4),554页。

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我的世界杯

世界杯结束了!但我并没有患上世界杯后失落症。


我从小就热爱足球。特别是中学时期,足球简直是我的生命。那时期我和一班朋友几乎是每一天,风雨不改的踢球。当然,我们也一样对世界杯疯狂。只是印象中,那个时候爱看世界杯的人不如现在这样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0年的世界杯。那个时候我16岁,简直是对足球痴迷。为了买到运动杂志上的足球鞋,我在学校下课时都不吃东西,把零用钱省下来,直到凑足数额,便前往新加坡寻找我心目中的梦幻球鞋。结果,我当然找不到,因为那是一本外国杂志,足球巨星脚上的球鞋亚洲根本就没有售卖。我在新加坡一直找,一直找,直到最后一天真是找不着了,就只好以不同品牌但外形类似的球鞋取代我心目中的梦幻球鞋了。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东西买回来了就会越看越喜欢。晚上睡觉前,将足球鞋捧在手上,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幻想着明天穿上它踢球的感觉...。结果万万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踢球的时候,我就被踢断脚了。不知道可不可以算是因祸得福,那一年,1990年,就因为脚伤,我没去上课,而在家休养的一个月,我也因此看足了一个月的世界杯...


之后1994,1998,2002,2006,到今年2010年的世界杯我都没有缺席过。我特别喜爱2006年与今年的世界杯,因为冠军得主意大利与今年的西班牙都是我的“心水”队。上届世界杯四强赛意大利与德国的对决可说是当届最好看的一场球赛!意大利加时赛的两球绝杀可说历历在目!而这届捧起大力神杯的西班牙则可说是实至名归。就我看来,他们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球队。无论是战略、技术、控球、默契、才华,都是处在巅峰状态。虽然有一些人批评西班牙的踢法,但是在我看来他们不过是妒忌。因为我认为若是能力能及,没有一支队伍不想踢出像西班牙这样的足球。


世界杯的确是叫人疯狂。因为每一届都是那么的高潮迭起,有人欢笑,有人愁;赢球的喜悦,输球的眼泪,误判的无奈,球迷的花样,墨西哥人浪,马拉多纳的手,基丹的头,欧文的长途奔袭,卡卡的红卡,伊涅斯塔的绝杀...勾织出一幅绚丽灿烂的画面,叫人久久不能忘怀。我想这就是足球的魅力所在。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热爱足球的原因。


足球带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了!特别是1992年,那年并没有世界杯,但是在我的足球世界里,我和两位从小玩到大,一起踢球,谈梦想的朋友都入选校队,就在那年我们拿了冠军,而我是最佳射脚。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

给我正义


最近非常忙碌,有许多东西想写却又苦无时间。然而今天这一篇无论如何都要写出来。因为今天,7月16日是赵明福事件一周年纪念。
去年赵明福在反贪会大楼离奇坠楼死亡后,我就极为愤怒。我怒火中烧,恨不得把这些涉案的人,机关,背后的势力如同垃圾一般烧毁。所以去年除了在讲台上抨击,也在博客中写了一篇博文:“除了愤怒,我们还能做什么?”我在心里就立志,我要亲眼见证赵明福命案能够水落石出。若此案一天不了结,我就会一直讲下去,写下去…。
所以我一直等,等待法庭给于公正的判决,给明福家人一个交代。但是我看见的,却是一场场令人疲累的Show…。我们的国家病了,而且病入膏肓,像个垂死病人,随时撒手人寰。这是一个公义难以伸张的国家。许多看来证据确凿的案件,最后都会变成令人膛目结舌的悬案。比如林甘案件、蒙古女郎案件、PKFZ…。我盼望赵明福案件不是如此。
我在想,如果应当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执政者成为敛财自肥者,应当伸张正义的法院已经瞎了眼,应当执法的当局俨然成了某势力的爪牙,我们能够怎么办?我们应当把这些垃圾从赋予他们权力的位置上扯下来。没错!将他们扯下来!上次不够彻底,下一次,就是下一次,让我们不惜任何代价彻彻底底的将他们扯下来!不然,我们迟早积郁致死…。
赵明福事件一直在我心中占据一个位置,成为我这一年来审查“一个马来西亚”的镜片。
我不要口号,给我正义。我相信你也是如此。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喜欢....



喜欢林忆莲。喜欢她的小眼睛。喜欢她的女人味。喜欢她慵懒的唱腔。喜欢这首歌。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娱乐怪胎

昨天下午在车上听988的“广新闻”时,一句粗话从心里冒出,靠近喉咙时,又被硬生生的吞回肚子里。心里一直骂着“过火了!过火了!”。因为昨天男女DJ用一种自认为轻松,但我觉得有点戏谑的方式报告新闻。乍听之下心里面就很不舒服,下意识就认为这是在捅蜜蜂窝。还好第一个新闻内容还算轻松,还能搭得上。但是第二个内容...唉,蜜蜂出来了。

女DJ报导说,曾经演过《冬季恋歌》的韩星朴龙河(又译为朴容夏)用其手机充电器线上吊自杀。结果男DJ竟然轻佻的冒出一句话:“这个电话品牌一定会红!”这算什么?!听到这里我已经受不了了,愤怒的转到英文电台,刚巧他们也在报道同一个新闻,但没有嬉皮笑脸...。怒火稍平,再转988。新闻是报告完了,但是男女DJ还是在朴龙河自杀事件上大做文章。男DJ又是一句“真是惨啊!”(我还以为他良心发现,结果他接下去说)“就是看了照片,也完全对朴龙河没有印象!”心里的粗话又要冲口而出,再被我强制压下,将怒火乾坤大挪移的化为行动——转台!

之前在《梁智强的罪与罚》博文中,就提出媒体娱乐取向报导方式的问题,如今活生生的例子又再出现。现代人娱乐至上,却失了分寸。新闻若要与娱乐配合,就有必要严格筛选报导内容,否则必然把怪胎碰撞出来!流行文化娱乐至上的取向,将人性稀释扭曲,叫人成为极为矛盾肤浅的存在。什么时候人与人最基本的尊重也没有了?明星艺人也是人,不是娱乐商品,任由他人娱乐。自杀绝对是令人遗憾悲哀的事,虽不要求新闻报导者一定要同声一哭,但至少对死者基本的尊重和礼貌也该有吧?即或是冷漠无动于衷也还说得过去,但是以他人的死来开玩笑,自以为幽默的娱乐大众,就实在是令人厌恶作呕!

我们并非别无选择,对这些失去分寸的娱乐怪胎,我们不需要应酬,转台就是了。